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應用於水工模型試驗之模擬軟岩特性材料可行性研究

一、計畫緣起

台灣西部地區河川部分河段,因上游蓄水設施等因素(如八掌溪、大甲溪、濁水溪等),造成河道於颱洪或豪雨期間產生劇烈沖蝕,其河床面為不存在護甲層之軟岩質河床,進行河道治理時甚為不易。又目前水工模型試驗對於軟岩河床,僅能以定床型式塑造地形,未能反映泥岩於颱洪期間沖刷趨勢,而低估了軟岩河道實際的沖刷情形,及可能對河道之結構物穩定造成破壞。目前國內外對於人造軟岩之研究,主要為製作接近於現地軟岩特性之人造材料,並進行物理試驗以求得各項參數,為定點試體樣本之分析,但未經模型相似率縮比之試體並無法適用於水工模型,因此,目前幾無應用於水工模型建置之相關研究。為求水工模型建造技術突破,建立模擬軟岩特性材料應用於水工模型有其必要性。本研究針對水工模型建置之特性需求,嘗試找出適合應用於水工模型之人造模擬軟岩材料,為一先期性之研究。

二、人造模擬軟岩試體製作

考量組成材料需普遍且製作費用低廉,在實驗室內,易於重複製作,且經試驗後對人、動植物及環境無毒性等為優先考量。經蒐集比較不同膠結材料之物理化學特性後,發現聚合物矽油(Silicone oil,分子式為C6H18OSi₂)為人造軟岩模擬材料之優良膠結材料,其最大優點為可使試體不需於水中養護即可完成製作,又因其於常溫下具有卓越的耐熱性、電絕緣性、耐候性、疏水性、生理惰性、較小的表面張力及較高的抗壓縮性等特性,其中高度穩定性(熱脹冷縮小)及優良之疏水性(浸泡於水中不溶解及變形),非常適合常需於水中進行試驗之水工模型軟岩模擬材料,故選為本研究研發不須水中養護方法之膠結材料。各試體製作過程主要為過篩、混合攪拌、水中養護等,如照片-1~照片-4所示。

模型製作過程

三、試驗結果

(一)清水試驗平均沖刷深度:
各組試驗組合因其膠結材料之不同,其含量比率遞減情形下,各組試體之平均沖刷深度成指數型增大,如圖1所示,相關係數介於0.7966至0.9911之間。各組試驗平均沖刷深度表如摘表1所示。各組試驗後平均沖刷深度變化分述如下:
(1)泥岩+石膏:
石膏含量8%時,平均沖刷深度1.7mm;石膏含量減低至2%時,平均沖刷深度12.5mm。隨膠結材料減少,沖刷深度呈現緩慢增加。試驗結果顯示,以98%泥岩、2%石膏為配比,平均沖刷深度12.5mm,最為接近本試驗預計之理想沖刷範圍(8mm~12mm)。
(2)泥岩+噴固精:
噴固精含量8%時,平均沖刷深度2.7mm;噴固精含量減低至2%時,平均沖刷深度快速增加至59.5mm。試驗結果顯示,各組試驗沖刷結果皆不在本試驗預計之理想沖刷範圍(8mm~12mm)之內。
(3)泥岩+石膏+噴固精:
石膏與噴固精(各50%)含量8%時,平均沖刷深度2.5mm; 石膏與噴固精(各50%)含量減低至3%時,平均沖刷深度56mm。試驗結果顯示,各組試驗沖刷結果皆不在本試驗預計之理想沖刷範圍(8mm~12mm)之內。
(4)玻璃砂+矽油(#1000):
矽油(#1000)含量2.5%時,平均沖刷深度3mm; 矽油(#1000)含量0.5%時,平均沖刷深度51mm。試驗結果顯示,以99%玻璃砂、1%矽油(#1000)為配比,平均沖刷深度7.5mm,最為接近本試驗預計之理想沖刷範圍(8mm~12mm)。
(5)玻璃砂+矽油(#2000):
矽油(#1000)含量2%時,平均沖刷深度2mm; 矽油(#1000)含量0.3%時,平均沖刷深度8.5mm。試驗結果顯示,以99.7%玻璃砂、0.3%矽油(#2000)為配比,平均沖刷深度8.5mm,於本試驗預計之理想沖刷範圍(8mm~12mm)內。

清水試驗平均沖刷深度

清水試驗平均沖刷深度表

(二)懸浮載(細沙)含砂水流沖刷試驗

選用細沙做為懸浮載為主之沖刷試驗,探討若上游來砂若僅為懸浮泥砂之細顆粒磨蝕沖刷情形,試驗用細沙照片如照片5,其泥砂粒徑分佈曲線如圖2所示,其D50約為0.3mm。由於清水沖刷試驗得知,玻璃砂添加矽油之模擬軟岩,無論在製作便利性及試體均值均向性,均為各試驗組中較佳者。因本計畫期程及試驗時間有限,因此以本次研發之不須水中養護之模擬材料,進行加砂試驗。

懸浮載

懸浮載粒徑分布曲線

各組試體平均沖刷深度及最大沖刷深度,分述如下:
(一)玻璃砂+矽油(#1000):
各組試驗試驗後照
片如照片6所示,平均沖刷深度如圖3所示,矽油(#1000)含量高於1.5%時,試體平均沖刷深度與最大沖刷深度約在10mm內; 矽油(#1000)含量低於1.5%時,試體平均沖刷深度與最大沖刷深度則明顯增加 。

懸浮載試驗後沖刷情形

懸浮載平均沖刷深度及最大沖刷深度
(二)玻璃砂+矽油(#2000):
各組試驗試驗後照片如照片7 所示,平均沖刷深度如圖4所示,經測試矽油(#2000)含量降低至0.3%時,試體平均沖刷深度與最大沖刷深度約在10mm左右,顯示只要極微量即可使試體能保持良好的膠結性。


懸浮載試驗後沖刷情形

懸浮載平均及最大沖刷深度

若考量懸浮載形成之細顆粒磨蝕沖刷,則在本試驗設計流量下,以99.5%玻璃砂、0.5%矽油(#2000)為配比,平均沖刷深度8.0mm,最大沖刷深度9.0mm;以及99.7%玻璃砂、0.3%矽油(#2000)為配比,平均沖刷深度10.0mm,最大沖刷深度11.0mm,於本試驗預計之理想沖刷範圍(8mm~12mm)內。

(三)推移載(粗砂)含砂水流沖刷試驗

選用粗砂做為模擬推移載為主之沖刷試驗,探討上游來砂若為粗顆粒泥砂之滾動磨蝕情形,試驗用粗砂照片如照片8,其泥砂粒徑分佈曲線如圖5所示,其D50約為0.4mm。模擬軟岩則採用無水養護之玻璃砂加矽油之人造試體,進行加砂試驗。

推移載試驗用砂

推移載粒徑分布曲線

推移載加砂試驗後各組試體平均沖刷深度及最大沖刷深度,分述如下:
(一)玻璃砂+矽油(#1000):
各組試驗試驗後照片如照片9 所示,試驗後平均沖刷深度及最大沖刷深度如圖6所示。由試驗結果可得知,因河床載之滾動及撞擊,對試體表面產生較大之沖刷,當矽油(#1000)含量低於1%時,則產生較大的局部沖刷坑。

推移載試驗後沖刷情形

推移載平均及最大沖刷深度
(二)玻璃砂+矽油(#2000):
各組試驗試驗後照片如照片10 所示,試驗後平均沖刷深度及最大沖刷深度如圖7所示。由於矽油(#2000)製作之人造軟岩試體凝聚力較強,由試驗結果可得知,各試驗組之沖刷深度明顯較以矽油(#1000)製作之人造軟岩小。

推移載試驗後沖刷情形

推移載平均及最大沖刷深度
若考量推移載形成之粗顆粒滾動及撞擊產生之沖刷,則在本試驗設計流量下,以97.5%玻璃砂、2.5%矽油(#1000)為配比,平均沖刷深度10.0mm,最大沖刷深度12.0mm; 98%玻璃砂、2%矽油(#1000)為配比,平均沖刷深度11.0mm;以及99.5%玻璃砂、0.5%矽油(#2000)為配比,平均沖刷深度12.0mm,於本試驗預計之理想沖刷範圍(8mm~12mm)內。

四、模擬軟岩試體材料優選

茲將上述各模擬材料之試驗結果,依適於作為水工模型軟岩製作之模擬軟岩材料選取的條件,進行序位法材料優選。優選項目分別為: (1)模擬材料之取得容易 (2)具均質均向性 (3)可快速且有序的重製 (4)能較精確地控制特地影響因子 (5)製作費用低廉。具前述該項特性者給予1分;具該特性但不顯著者給予0.5分;無此項特性則給予0分。加總之總分最高者為優選為水工模型軟岩製作之模擬軟岩之材料。總和上述計分結果,整理之優選結果如表2所示。
由計分結果顯示,玻璃砂與矽油為人造模擬材料,在總分5分之優選項目得到4.5分,為各模擬材料中最高分者,故優選為適合製作水工模型軟岩地形之材料。由於本研究為一先期性之研究,其試驗結果提供了初步之建議,未來建議可由模型試驗需求單位,依不同模型製作需求,對人造軟岩再進一步調整及改良。

材料優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