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濁幹線與北幹線串接工程計畫

一、計畫緣起

濁幹線與嘉南大圳過去設有北港溪倒虹吸工,能使濁水溪與曾文溪水源於枯旱時期相互調度備援,惟後續因北港溪刷深,倒虹吸工沖毀。民國109年下半年至110年上半年所面臨乾旱,亟需跨區支援調度供水,故計畫評估北港溪倒虹吸工重新啟用,利用濁水溪剩餘水源透過濁幹線送至嘉南灌區。

二、計畫目的

主要為活化區域調配,減少曾文-烏山頭水庫農業供水,增加水庫蓄存;另曾文溪水源若有多餘流量,可於濁水溪水源不足時,透過本調度系統支援雲林灌區,整體調度功能效益可進而提高雲林、嘉義、台南地區供水穩定。於興建北港溪渡槽設施及進行相關灌溉渠道改善工程,恢復濁幹線與北幹線水源相互調度能力,增加曾文-烏山頭水庫運用水量最大約1,100萬立方公尺/年,並透過調蓄池於夜間可蓄存離峰灌溉水量,增加1,572萬噸/年調蓄能力。

三、主要規劃內容

依據本所110年「濁幹線與嘉南大圳農業用水聯合調度可行評估」盤點及規劃,評析濁水溪及曾文-烏山頭水庫系統水源,嘉南大圳系統整體水源調度,北港溪倒洪吸工設施及濁幹線現況調查及修復評估,提出工程方案布置主要包含「濁幹線渠道改善工程」、「北港溪過河段工程」及「北幹線東石支線渠道改善工程」等,經農業部農田水利署雲林管理處檢討增設調蓄池工程及、 北港溪過河段工程倒虹吸工改採渡槽方案,工期縮短至113年完工,於111年11月11日經行政院核定,名稱並修正為「濁幹線與北幹線串接工程計畫」。主要工程內容如下,工程位置分佈如圖1。

濁幹線渠道改善及增設調蓄池工程:含油車制水閘(3K+207)至埒內支線(11K+390)間約8.2公里渠道及土庫制水閘(25K+392)至內寮制水閘(32K+803.7)間約7.4公里渠道需配合改善,以減少滲漏損失,同時適地增闢帶狀蓄水池,增加調蓄空間,可提高輸水效率與水資源利用效率。另為減少相關圳路及相關設施淤積,及偶發暴雨造成渠道溢流影響設施安全,亦有增設沉砂池及退水路之必要性,則一併納入改善。

北港溪過河段工程: 鑑於北港溪倒虹吸工受濁水溪含砂量高而易淤積,採取渡槽方案,北港溪渡槽工程具有帶動觀光及教育意義之效益,在不破壞既有設施原則下,於倒虹吸工原址旁興建,初步規劃採用斜張橋型式(管徑∮2,000毫米壓力鋼管),原則為兩墩三跨以減少河道內落墩數,增加河槽通洪能力及下游安全性。並可同步開挖施作(渡槽斷面示意圖詳圖4-9、4-10),梁底設計高程以不影響河道通洪斷面原則,採計畫洪水位加1.5m出水高。為利南水北引及北水南調,渡槽兩側需施作加壓站(含機電設備) 以雙向送水,並加設前池以沉砂調蓄。

北幹線東石支線渠道改善工程:含東石支線約 10.5 公里、永賢分線約 1.2 公里及蚶子寮分線約 1.1 公里渠道有內面工破損,造成內填石料裸露,及部分渠段通水斷面不足的情況,採U型座槽改善。

四、計畫效益

興建北港溪渡槽設施及進行相關灌溉渠道改善工程,以恢復濁幹線與北幹線水源相互調度能力,增加曾文-烏山頭水庫運用水量最大約1,100萬立方公 尺/年,並透過調蓄池於夜間可蓄存離峰灌溉水 量,增加1,572萬噸/年調蓄能力。

 

濁幹線與北幹線串接工程位置分佈圖濁幹線與北幹線串接工程位置分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