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一、背景緣由

河道坡陡、流急及強降雨造就了臺灣獨特之水環境,加上降雨時間及空間分布之不均勻,颱洪時期常需同時承受淹水、土石流及坡地崩塌等複合型災害的襲擊。在此水環境特性下,不論河川管理或水資源應用都隨著自然及社會環境改變而更具挑戰性,水利工程的課題分析與決策管理往往需藉由數值模式量化分析加以輔助。

以河川治理理念為例,隨著環境的變化,治水思維從以往傳統工程手段之築堤束堤,到流域整體治理之綜合治水,進化到現在的水與安全之韌性臺灣。傳統河道兩岸治理措施,加入逕流分擔、在地滯洪等策略,採面的治理思維擴大治水空間後,水利防災的核心概念則需同時關注「水」、「自然」和「人」三個面向。在此思維下,水道、土地洪氾、藍綠網絡保育及水岸縫合作成為中央管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之目標,需開發整合流域分析數值模式,進行河川管理定量及定性分析。

因此本計畫延續歷年臺美第八號附錄技術研發成果,開發整合流域分析數值模式(SRH,Sedimentation and River Hydraulics),並推廣整合開發之數值模式於國內相關單位。數值模式整合、開發、應用及推廣,除可落實臺美水利技術合作成果外,並可供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規劃及河川管理決策參考。SRH流域分析數值模式發展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SRH流域分析數值模式發展架構

二、計畫範圍

流域整合數值模式開發及應用,計畫範圍為中央管河川及其流域,模式應用案例除延續「河川規劃水理數值模式推廣及應用研究」之中央管河川研究成果外,另配合多模組偶合運算、集水區及河口模組開發、模式應用推廣,應用河段及範圍如圖2所示。

圖2  計畫範圍圖

三、工作範疇及流程

本計畫為三年度延續性計畫,整體工作項目包括:整合既有已開發數值模式、驗證多模組偶合運算、集水區及河口模組驗證、主要模式使用手冊編纂、模式應用推廣及技術諮詢等,整體工作流程如圖3:

圖3  整體工作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