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氣候變遷已是現在進行式,110年台灣遭逢百年大旱後2年南部再遇大旱,亟需保險水源強化供水韌性。民國110年核定之臺灣各區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已將科技造水列為重點工作,希能透過科技造水增加保險用水(如圖1)。科技造水主要包括海淡水、再生水及感潮河段半鹹水利用等。其中海淡廠具有不受降雨影響、供水穩定及興建快速等優勢,相較再生水,海淡水可併入自來水供水系統,與區域水源聯合運用,可提升氣候變遷加劇下之用水穩定並降低枯水期缺水風險。

圖1 強化科技造水

圖1 強化科技造水

國際積極興建海水淡化廠,海淡技術相當成熟,全球萬噸級海水淡化廠累計達646座以上(如圖2、3)。如以色列每年可生產6.75億噸海淡水,佔總用水量50%以上;新加坡5座海水淡化廠每日生產86.6萬噸,佔總用水量45%以上。

圖2 全球海淡分布

圖2 全球海淡分布

圖3 海淡處理流程

圖3 海淡處理流程

國內已完工營運海淡廠計25座、總產水量約每日4.5萬噸,多分佈於水情條件較差離島地區。本島於110年百年大旱時完成新竹1.3萬噸及臺中1.5萬噸2座緊急海淡機組,並將海淡水開發納入水資源經理計畫重大策略。行政院已於112年4月27日核定新竹及臺南(一期)各10萬噸海水淡化廠計畫,水利署正積極趕辦中,預計於116年(新竹)及117年(臺南)產水,豐水期將優先運用川流水及水庫水,海淡廠維持基載少量產水以降低夏季用電高峰電力需求,枯水期海淡廠滿載產水將水源蓄存於水庫,提高供水調度韌性(如圖4)。本分署配合水利署亦持續辦理嘉義、高雄及臺中等海淡廠規劃評估,並將視區域水源供需情勢適時研議推動。

圖4 海淡水彈性操作策略

圖4 海淡水彈性操作策略

感潮河段水資源利用部分,水利署已針對曾文溪感潮河段半鹹水利用進行模組廠規劃及試驗評估,惟因感潮河段水質濁度及總溶解固體濃度(TDS)變異較大,影響前處理與淡化處理設備之穩定性,仍需進行相關試驗研究以提升其造水效益,增加水資源利用。

推動再生水利用部分,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已於111年5月通過,依據該條例,應提出用水計畫之開發單位應使用一定比率之系統再生水。目前水利署已於審查用水計畫時,要求開發單位優先使用再生水,未來亦將持續落實開發單位使用一定比例再生水,預計115年可供應每日19.5萬噸。為強化科技造水,循環利用再生水,經濟部水利署將與內政部營建署持續積極合作,朝擴大利用再生水至每日28.9萬噸為目標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