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計畫緣起

依照現行水利法相關規定,伏流水以地面水管理,其開發侷限於河道內,開發型式採取4種如水平式集水管、寬口井、輻射井、集水廊道,為了提高伏流水應用,本計畫將依伏流水物理特性進行多面向調查,以科學論證方式探究地面水與伏流水關係,期望能擴大伏流水區域定義。

計畫目的

本計畫目的為透過多面向調查與探討,完成地面水與地下水關聯評估,定義伏流水擴大區域之範圍,目前初步定義擴大伏流水區域為「與河川水(或地面水體)緊密互動之水道下、地面下(或流通性良好的舊河道內)之水體為伏流水,其存在或流動受河川水影響顯著。」,利用前述之探究方法與定義擴大範圍至河道外。

主要工作內容

本計畫主要工作項目如下:

  1. 現地補充調查
  1. 增設臨時地面水觀測站
  2. 增設臨時地下水觀測井
  3. 二維地電阻補充舊古河道大範圍區域調查
  4. 河川交換機制調查
  1. 水文地質模型建置
  1. 水文地質模型建置
  2. 地面水與地下水間關聯性評
  1. 評估伏流水開發區位之潛能量

將河川水與地下水體「緊密互動」之定性陳述定量化。

 

圖1 本計畫整體流程圖

圖1 本計畫整體流程圖

計畫預期效益

  1. 完成地面水與地下水交換機制與敏感分析。
  2. 完成河道內外伏流水潛勢區評估因子。
  3. 評估河道內與河道外具有伏流水(潛伏流)潛勢區域。
  4. 評估伏流水(潛伏流)開發區位之潛能量、取水策略以及規劃可開發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