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計畫緣起

氣候變遷已是全球趨勢,世界各地逐漸面臨降雨量不均,豪雨、乾旱日漸頻繁,水資源缺乏問題日益嚴重,因此各國皆開始尋找替代水資源。為此,近年水利署積極規劃新興水資源,行政院已於2023年4月27日核定大型海淡廠計畫,陸續將於台灣本島興建8座十萬噸級海淡廠,並以目前全球主流逆滲透海水淡化技術作為核心產水技術。

海水中蘊含許多具經濟價值之礦物及化學品,但部分元素濃度低而開採困難,而逆滲透海水淡化技術所產生之副產物「海淡鹵水」為濃縮之海水,鹽度約為海水的1.5-2.5倍,相較一般海水更具提取礦物之潛力與經濟價值,為進一步資源化利用提供良好基礎,若善用此新興資源,應用合適資源化技術從中提取有價金屬礦物及化學品,可減輕國內關鍵物料如鎂對於國外進口之高度依賴,提升我國在資源管理上之自主性;此外,海淡鹵水中富含之陽離子金屬亦具捕碳之潛力,透過適當技術,有望實現負碳排以進一步提高對氣候變遷之應對效能。綜上所述,實踐海淡鹵水資源化為一資源循環利用之新興挑戰,透過適當技術及資源化程序,有望轉化這一龐大副產物為社會、經濟和環境的三贏局面,為本土永續發展產業開創新的可能性。

計畫目的

本計畫將蒐集國內外鹵水提濃減量技術,進行海淡鹵水提濃減量及資源化技術先期試驗,透過規劃設計及模組製作,進行相關研究及測試。此外,藉由海淡鹵水資源化技術之試驗結果,將評估其經濟效益及其應用並導入暨有海淡廠之可行性,以期透過海淡鹵水資源循環利用之方式,進而加值利用增加附屬事業經濟效益,為臺灣大型海淡廠後續推動布局。

主要工作內容

本計畫為2年計畫,預計執行至114年底,整體工作項目如下:

  1. 國內外鹵水提濃減量相關技術蒐集分析
  2. 國外海淡鹵水資源化趨勢及應用案例蒐集分析
  3. 鹵水提濃減量及資源化技術研選及先期試驗規劃
  4. 海淡鹵水提濃減量及資源化技術先期試驗
  5. 鹵水提濃減量及資源化技術能耗評估
  6. 鹵水提濃減量及資源化技術可行性初步評估
  7. 鹵水資源化未來可應用發展產業初步評估
  8. 鹵水資源化對海淡廠開發營運之經濟效益分析
  9. 鹵水資源化對降低海淡廠開發營運風險之初步評估

計畫預期效益

  1. 研究發展海淡鹵水資源化技術並評估其可行性。
  2. 完成鹵水資源化後續可應用產業初步評估。
  3. 完成鹵水資源化技術之經濟效益初步評估。

圖1 各金屬及礦物質於海淡鹵水之濃度與市場價值

圖1 各金屬及礦物質於海淡鹵水之濃度與市場價值(Shahmansouri et al.,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