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計畫緣起

行政院民國109年5月6日核定「中央管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計畫(110~115年)」,以氣候變遷風險情境作為流域防洪能力之壓力測試,釐清風險區位,導入風險管理概念,研提氣候變遷調適作為,同時亦考量棲地環境保育、水岸風貌、水文化、水歷史及自然地景營造,以提升水岸環境品質,打造「韌性承洪,水漾環境」為目標願景。經濟部水利署「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規劃參考手冊」敘明跳脫以往以水道治理為主與傳統灰色工程河川治理思維,打造國土韌性承洪觀念,並以管理治理並重模式,承襲自然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理念,以融合自然為本的治水思維,將生態系服務功能納入整體考量,營造水、自然與人相互之平衡關係。原則以水道風險、土地洪氾風險、藍綠網絡保育及水岸縫合為規劃主軸,導入民眾參與,將流域上、中、下游扣合國土與海岸空間規劃,強調跨域合作及由下而上改善國土與社會面對風險之能力與因應氣候變遷風險之調適作為。

有鑑於國內外對於生態環境與氣候變遷議題的重視,水利署整體改善與調適規劃的內涵,亦提倡採自然解方的思維應對水患災害,推動時須重視民眾參與及生態環境棲地友善。本分署自民國108~110年辦理「連結歐盟NBS計畫及共同開發評估模式(108-110)」計畫,持續關注國際上自然解方的發展趨勢,並於民國112年「生態系統防減災方法於流域調適之應用」計畫針對水利署辦理調適規劃計畫人員辦理多場次工作圈、教育訓練、共學營、論壇等,以協助各河川分署於調適計畫中採取納入自然解方思維的作法,提升水利署及所屬單位同仁自然解方之相關概念知識,草擬「生態防減災工作與論述指引(草案)(未函頒)」以引導執行自然解方時應思考之面相與執行工作。

本計畫係延續112年「生態系統防減災方法於流域調適之應用」所提建議之一「建立自然解方決策與推動工具箱」,工具箱架構應至少包括生態系服務與生態系資源盤點工具、可用政策工具(如各類給付、補貼、土地管理或限制措施)、自然解方情境與發展路徑建議(亦即上位計畫之減碳、調適情境設定資料)、平台參與和意見回應機制、以及成果監測與評估框架等。其中生態務系服與生態資源如何盤點、評估、量化甚至價格化,以便納入規劃決策或後續監測以利調適管理,是普遍水利規劃人員所面臨的技術與知識上的缺口。爰此,本計畫藉盤點可用之資源,建立以流域系統應用自然解方之方法學,包含操作方式(或建議)與生態系服務之評估方法,並試操作一流域案例以確認可行性,預期計畫成果有利署內後續推廣應用於其他流域案例。

計畫目標

本計畫首要目標為建立以流域系統應用自然解方之方法學並編撰「自然解方規劃參考指引(名稱暫定)」,使歷年計畫談論之自然解方關鍵概念(本計畫尤以生態系服務為主),轉作實際可操作的方法,並以實際流域案例試操作,以確認可行性與反饋修訂操作方法與指引,計畫成果有利署內後續推廣應用於其他流域。另外,本計畫持續自然解方主流化工作,辦理教育訓練提升水利署及所屬單位同仁自然解方之相關知識及技能。

計畫範圍

辦理水利署自然解方案例規劃1處,以挑選之中央管流域為計畫範圍;另教育訓練對象以水利署及所屬單位人員為範圍。

工作項目

本計畫為2年度延續性自辦計畫,第一年(113)度為計畫第1年,各分年工作項目如下:

第一年(113年)

  1. 蒐集與評析國內外自然解方相關文獻
  • 自然解方案例
  • 操作方法與評估工具
  • 相關政策
  1. 建立自然解方規劃與評估方法
  • 建立規劃方法
  • 建立可評估生態系服務之工具(計算方式或模式)
  1. 水利署自然解方案例規劃1處
  2. 個別深度諮詢或訪談專家至少3位
  3. 教育訓練2場次
  4. 自然解方規劃參考指引(草案初稿)

第二年(114年)

  1. 持續蒐集與評析國內外自然解方相關文獻
  2. 建立自然解方規劃與評估方法
  • 建立可評估生態系服務之工具(計算方式或模式)操作步驟
  • 詮釋及應用生態系服務評估成果
  1. 水利署自然解方個案協作1處(視個案進度協作)
  2. 專家座談會1場次
  3. 自然解方規劃參考指引(草案定稿)

預期成果

  1. 建立生態系服務納入規劃或決策過程的方法學。
  2. 完成水利署自然解方案例規劃1處,實際操作所建議之規劃方法與評估工具,以確認所提方法具體可行。
  3. 預計第一年(民國113年)提出自然解方規劃參考指引草案初稿(指引名稱暫定),預計第二年完成指引草案定稿,可提供各河川分署運用自然解方進行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之具體操作方法。

圖1生態防減災工作與論述建立指引(草案)初擬架構圖

圖1 生態防減災工作與論述建立指引(草案)初擬架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