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前言

全臺一般性海堤之潮位、波浪等設計條件歷經民國65「台灣省海堤整建計畫書」、民國81年「全臺海堤設計高度檢討計畫」、民國103年「一般性海堤禦潮功能檢討」等計畫統一檢討後,自103年迄今尚未進行本島及離島地區設計潮位全面性檢討。隨著近年海象水文觀測資料陸續滿足頻率分析最低年限、天文潮週期長度等條件,重新檢討原設計值有其必要性。且氣候變遷相關議題已納入「海岸防護計畫通盤檢討」、「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規劃」之重要課題,本計畫將統一檢討全臺(含離島)之各情境暴潮位、河口起算水位,提供各河川分署、地方政府之海岸防護計畫通盤檢討參考依循。

工作內容

(一)海象水文資料蒐集分析

蒐集計畫範圍長期海象水文資料進行彙整統計並製表製圖,供後續模式輸入條件與模式驗證選用。

(二)天文潮調和分析及統計

依蒐集潮位站時序資料進一步率定出「海岸防護設施設計準則-海堤篇」所定義之各月大潮平均高潮位(HWL)、統計長期平均值。並利用時序資料進行調和分析,進一步計算各區潮汐週期與資料補遺。

(三)水動力、波譜數值模型建置及驗證

依據歷年颱洪事件風場條件建置水動力、波譜數值模型並進一步依據潮位、波高、波向、週期等實測資料進行檢定驗證。最後依「海岸防護設施規劃設計手冊」所列設計潮位、波高計算方式綜合比較不同推算方式之差異,並擇定各區(含河口及離島)設計值。

(四)暴潮影響延時評估

依各區歷年颱風致災事件之暴潮偏差歷線圖進一步統計、綜合評估因氣象潮引致之暴潮偏差影響時間長度代表值。

(五)氣候變遷影響綜合評估

蒐集氣候變遷最新全球氣候模式成果,據以推算氣候變遷情境下各區設計潮位(包含長期海平面增量與暴潮偏差增量)、設計波高(深海波高增量)。

預期效益及成果

  1. 重新檢討各區(含河口及離島)設計潮位及設計波高,提供各河川分署、地方政府辦理海岸防護計畫通盤檢討參考依循。
  2. 完成各區暴潮偏差影響時間長度代表值,提供各一、二級海岸防護計畫劃設陸域緩衝區範圍之重要參考依據。
  3. 推算氣候變遷情境下各區設計潮位(包含長期海平面增量與暴潮偏差增量)、設計波高(深海波高增量)。

圖1 計畫流程圖

圖1 計畫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