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川情勢調查
水利署所屬各河川分署及水利規劃分署過往辦理河川情勢調查計畫,始於民國91年參考日本環境基礎資料與河川水邊國勢調查作法,擬具「河川情勢調查作業之技術規範」、民國93年編撰「河川情勢調查作業要點(草案)」開始,接續水利署104年函頒「河川情勢調查作業要點」調查之水、陸域生物資料(九大類),自民國91年至111年止陸續上傳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GBIF)及其臺灣資料節點-臺灣多樣性訊機構 (TaiBIF),預計約可達20萬餘筆資料。
近期,依據經濟部水利署民國110 年7 月16 日函頒「中央管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計畫執行作業要點」,將生態固定樣站調查分為生態固定樣站調查及生態專案調查兩類,生態固定樣站調查由水規分署每3 年辦理一次,水利署民國111 年6 月15 日函頒「中央管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計畫」生態調查操作指引,據以辦理生態固定樣站調查規劃,以調查河川水域之魚類、蝦蟹類及水生昆蟲等三大類群物種數量、體長、生活史及繁殖狀態等相關資料為目標,自民國111年至112年進行北中東南區共250個固定樣站之河川水域生態基礎資料蒐集及現地調查,以掌握水域生物之變化趨勢及生態情報資訊,調查流程,如圖1。
利用「電氣法」、「蝦籠法」及「定面積採集法」等3種為基本調查方法,並依棲地特性增加魚籠、手拋網、直接觀察法等因地制宜的補充調查方法。北中東區計畫共計15條水系125個固定樣站,記錄魚類10目35科128種15062尾、蝦類1目5科27種3300隻次、蟹類1目6科12種66隻次、水生昆蟲7目42科148種6795隻次;南區11條水系125個固定樣站,總共記錄魚類12目40科137種15671尾、蝦類1目5科32種5484隻次、蟹類1目7科24種314隻次、螺貝類7目17科26種218個體數、水生昆蟲9目63科242種8895隻次。
北中東區魚類調查之保育類部份,東區秀姑巒溪之臺東間爬岩鰍屬珍貴稀有野生動物,中區後龍溪之飯島氏銀鮈屬瀕臨絕種野生動物,中區烏溪及濁水溪之陳氏鰍鮀屬珍貴稀有野生動物,中區烏溪及濁水溪之埔里中華爬岩鰍屬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等4種。
南區調查之魚類特有種共計23種、蝦蟹類4種、水生昆蟲18種;南區魚類調查之保育類部份,北港溪之陳氏鰍鮀屬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曾文溪與高屏溪支流旗山溪之南臺中華爬岩鰍屬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高屏溪流域支流旗山溪之中間鰍鮀屬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等3種。
海岸情勢調查
過去本分署於水利規劃試驗所時期編撰之海岸情勢調相關技術手冊,計有民國 99 年「海岸防護及環境復育規劃參考手冊」、民國 100 年「海岸生態棲地評估及工程影響減輕對策或替代方案研擬作業手冊(草案)」、民國 101 年「海岸防護生態工程技術手冊(草案)」,以及民國 103 年經水利署核定的「海岸防護規劃基本資料觀測調查作業參考手冊(一般性海堤)」。上述手冊使用對象與目的略有差異,其中「海岸防護規劃基本資料觀測調查作業參考手冊(一般性海堤)」編撰目的為「針對海岸防護規劃基本資料觀測調查作業之項目、方法及要求做明確及統一的規定,以取得良好品質之海岸防災、減災資料,並建立海岸防護基本資料庫(一般性海堤),作為海岸防護工程規劃設計及施工之依據」,適用範圍為「水利署及所屬單位辦理轄區海岸防護工程及規劃之基本資料觀測調查作業」。其中有關海岸情勢調查之作業流程,如圖2。
目前調查各類筆數分別為底棲生物572筆、附著生物285筆、浮游植物1,173筆、浮游動物338筆、魚類138筆、鳥類1,280筆、植物穿越線4,750筆及植群樣區719筆,合計9,255筆。
圖1 中央管河川固定樣站調查流程-以南區為例
圖2 海岸情勢調查作業流程